價值知識


  • 老巴與查理的專題報導 > 巴菲特時事新聞

看懂巴菲特的三個財富理念

作者:網路精選美文   |   2020 / 03 / 02

文章來源:智股網價值知識   |   圖片來源:網路

 

關於財富的積累,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這裡“很濕的雪”指的是低成本的長期資金,也就是後面我們說的浮存金,而很長的坡則是指那些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優秀企業,也就是說用成本最低的資金去投資那些有長遠發展的企業,這樣你財富的雪球在複利的力量下,就會越滾越大。

的確是這樣,股市從來就沒有什麼“神”,那些像巴菲特一樣之所以能夠持續投資成功的人,多半是因為找到了“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並且日復一日地堅持向前滾雪球。

 

在《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書中,提到了巴菲特最重要的三大財富理念。

 

 

第一個財富理念,內部記分卡

 

“內部記分卡”不僅是巴菲特的人生信條,還是他一向遵循的投資準則。那麼什麼是“內部記分卡”呢?所謂“內部記分卡”其實並不深奧,它主要是指人們在做事的時候始終遵從自己內心的標準和原則,而不是過多地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者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正如巴菲特所說“盲從大眾永遠比標新立異更容易,但是認識自己並且忠實於自己,才是成功的關鍵”。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堅持使用“內部記分卡”,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父親的影響。

巴菲特的父親早年做過股票經紀人、開過股票經紀公司,後來又投身於自己鍾愛的政治事業,做了國會議員。無論是在股市大蕭條的年代特立獨行地成立股票經紀公司,還是在做國會議員的時候堅持己見、不為利益所動,都深刻地表明了巴菲特的父親是一個獨立、有主見,擁有“內部記分卡”的人。

 

同時,巴菲特的父親也不像很多家長一樣,過多地關注外界是怎樣評價自己孩子的,而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巴菲特學會做一個尊重內心想法、思想自由的人。即便是在巴菲特最叛逆的高中時期,巴菲特的父親也是選擇相信兒子的能力,鼓勵他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可以說,“內部記分卡”是巴菲特的父親留給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在“內部記分卡”的影響下,巴菲特在變幻莫測的股市投資生涯中,做到了一直保持內心的淡定、思想的獨立以及決策的堅定。毫不誇張地說,巴菲特的每一次精準投資都離不開“內部計分卡”的精神支持。特別是20世紀末的那場巴菲特與網路投資大佬的博弈,更是把“內部記分卡”的影響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次博弈發生在網路行業剛起步時,大概1999年前後,網路概念股被炒得火熱,大家都很看好,很多網路公司的股票也隨之水漲船高。

然而巴菲特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堅持認為,網路行業的股票存在著大量的泡沫。因為短期的市場只是投票器,而長期的市場才是稱重器,所以股票的價格最終只會由經濟的實際產出來決定。

 

然而事實上,當時很多網路公司的產值非常低,並且與它們股票的價格相差甚遠。

有了這個分析打底,巴菲特不僅堅決拒絕購買網路公司的股票,而且還多次公開表示大多數網路公司的股票最終會像很多新興產業一樣讓投資人陷入窘境。

然而,大多數人並不認可巴菲特的判斷,也有很多他的長期追隨者沒有聽他的勸告,轉身投向了網路行業。

 

與此同時,巴菲特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股價更是出現了嚴重低於股市標準指數的糟糕表現。面對巨大的內外部壓力,巴菲特始終堅定自己的決策,並堅信網路行業一定會出現股市危機。

 

結果正如巴菲特所言,2000年網路股市泡沫破滅,大多數網路新貴的財富也隨之煙消雲散,而巴菲特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繼續活躍在資本市場上,並且賺得盆滿缽滿。

此外,需要補充的是,“內部記分卡”不僅給巴菲特的投資和生活注入了精神力量,還給巴菲特帶來了異於常人的專注力。正是有了超強的專注力,巴菲特才能數十個小時旁若無人般地研究自己的股票和數據,也能幾十年如一日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愛好的投資事業上。

 

 

第二個財富理念,複利的力量

 

提到複利,相信你對這個詞並不陌生,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利滾利”。愛因斯坦曾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很多投資專家和理財書籍也把它奉為投資成功的不二法門。簡單來說,複利就是把利息和本金加在一起來計算收益的一種利息計算方法。

舉個例子,假如你有1000塊的本金,利率是10%,存一年下來就是1100塊,這就是你下一年的本金,按照複利的計算方法,再存一年就是1210塊,年復一年,長此以往,只要利率保持穩定,25年後,你將會擁有超過10000塊錢的資金總額。當然,投資的年限越長,利率越高、越穩定,複利的效應就會越明顯,財富的增長也就會越快。

所以,幾乎每一個投資者在初次見證了複利的巨大威力之後,都會驚喜不已,並堅信複利就是實現財富夢想的首選之路。當然,巴菲特也不例外。那麼,巴菲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複利的呢?他又是怎樣利用複利的力量讓自己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的呢?這就要先從一本改變巴菲特命運的書開始說起。

 

巴菲特10歲那年,讀了一本叫《賺1000美元的1000招》的書,書中有大量實用的商業建議和賺錢的好點子,這讓從小就酷愛賺錢的巴菲特興奮不已,然而最讓他震撼的還是書上關於複利的解釋。

 

於是,巴菲特開始重新思考時間、利率與本金的關係,並深刻地領悟到了複利的精髓其實就是時間累積引發的資本量變。與此同時,年僅10歲的巴菲特向朋友們宣布,自己將會在35歲的時候成為百萬富翁。

 

這聽起來幾乎是天方夜譚,特別是當時的美國正值內憂外患的經濟大蕭條和二戰時期。不過,巴菲特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並開始積極行動起來,賺取夢想的啟動金。

 

巴菲特讀高中的時候第一次真正實踐了複利思維,並初步見識了它的力量。

17歲的巴菲特用25美元買了一台二手投幣彈子機,然後說服了理髮店老闆,讓他把彈子機放在理髮店裡,這樣顧客可以在等待理髮的時間去玩兒,賺的錢他可以跟理髮店老闆平分。一個星期以後,這台投幣彈子機就賺了50美元,巴菲特拿到25美元,這次投資的收益率高達100%。

 

之後,巴菲特利用複利思維,要讓錢再生錢,於是用賺來的錢又買了第二台二手彈子機。很快,鎮上的理髮店裡幾乎都擺上了巴菲特的二手彈子機。二手投幣彈子機第一次讓巴菲特嚐到了複利的甜頭,並再一次讓他堅定了自己的財富夢想。

 

在複利力量的推動下,巴菲特大學畢業以前,他每年資金的增長率基本上都在60%以上,也就是說差不多每隔一年,他的資本總量就會翻一倍還多。而在巴菲特正式步入股市以後的投資生涯裡,他的資本年複利率也能維持在20%以上,財富總額更是從幾十萬美元增長到了幾百億美元。其中,一多半的財富都是50歲以後取得的。

 

話說回來,複利既然這麼有威力,那麼為什麼這麼多投資人中只有巴菲特成了世界首富呢?這主要是因為巴菲特比我們任何人都深刻地明白、並且能夠做到,要想成功地發揮複利的力量,一是要選擇穩定增長的成熟股票,二是要長期持有。

 

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最基本的一點,千萬不要丟失本金。也就是上期我們講過的安全邊際原則,也就是在進行投資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為自己留足餘地,不要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說,還讓自己血本無歸。

 

 

第三個財富理念,充分利用浮存金

 

人們常常把巴菲特和他掌管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和很多美國的超級明星企業聯繫在一起,比如,可口可樂、IBM、華盛頓郵報等等。

而事實上,波克夏-哈薩威其實是一家主要經營保險業務的公司。它旗下一共有8家保險公司。幾乎每一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闡述公司的具體業務時,第一個介紹的都是保險。他把保險稱為“波克夏的成長引擎”、“滾雪球的秘訣”。

巴菲特之所以鍾愛保險業務,主要是因為保險行業中存在著大量的浮存金。

 

什麼是浮存金呢?巴菲特在2013年致股東的信中是這樣解釋的,浮存金主要是指客戶向保險公司繳納的保費,雖然這筆資金不是保險公司的資產,但是保險公司可以留出一定比例的金額用於近期理賠,之後用剩餘的資金去做投資,投資收益則歸保險公司所有,這就是浮存金帶來大量收益的秘密。

 

巴菲特第一次接觸浮存金是從GEICO公司開始的。GEICO最早是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旗下的一家主營汽車保險業務的公司。巴菲特是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開始對它產生興趣的,後來經過深入地了解,他發現這是一家經營理念十分與眾不同的保險公司。

 

GEICO採用的是不通過保險經紀人銷售,而直接面向目標客戶的銷售方式。同時,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和理賠率,GEICO的客戶目標群體主要集中在相對遵紀守法和比較可靠的政府工作人員身上。

 

因此,GEICO公司總是能以最便宜的價格出售保險。同時,在收取了保費以後,由於理賠率較低,GEICO公司又可以有大量的浮存金用來投資。

巴菲特了解到GEICO公司的巨大潛力以後,立刻拋售了佔他當時總資產價值75%的股票,買了350股GEICO公司的股票,可見他多麼看好GEICO的成長價值。

1995年巴菲特徹底收購了GEICO,在充分發揮GEICO成本控制優勢的前提下,巴菲特主張重視廣告營銷,同時率先利用互聯網與社交媒體來銷售汽車保險。經過十幾年的發展,GEICO成功地從一個低調的老牌汽車保險公司,發展成為美國第二大商業車險公司。

 

當然,GEICO的浮存金也給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投資回報。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儘管保險行業有大量的浮存金,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都能帶來高額的投資回報,也不是每一個保險公司的投資商都能成為另外一個“巴菲特” 。浮存金模式之所以讓巴菲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他鑑別優秀企業的能力和投資的獨特眼光。

 

 

來源:網路

圖片:網路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pinterest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