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知識


  • 網路精選美文 > 健康保健與運動

一個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休息的方法

作者:網路精選美文   |   2020 / 03 / 20

文章來源:智股網價值知識   |   圖片來源:智股網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在一周緊張的工作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就好像被關了一周的豬衝出了柵欄,只想狠狠呼吸自由的空氣。

為了充分享受自由,我們把所有想做的事通通壓縮在這兩天,比如,熬夜追劇,或是去酒吧嗨到凌晨,又或是在床上躺屍一整天。

這樣的結果就是,過完了美好的周末後,我們反而感覺好像一點也沒休息到,總覺得更累了。

越休息越累,忙不忙都累,這是如今職場人的通病。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的休息認知錯了。

 

我們總認為不工作就是休息,或者宅在家裡睡覺就是休息,其實並不是這樣。

在職場工作中的我們,勞累往往不是因為體力活,而是腦力活,更多時候我們的疲憊不堪來源於大腦疲勞,所以要想休息好關鍵是讓大腦休息。

 

 

正念療法:消解大腦本能帶來的疲憊

 

有本書中提到了一個對緩解大腦疲勞非常有效的方法,叫作正念療法。

這一方法在美國非常流行,被許多心理醫療機構所採用。正念的意思是指不做任何評價和判斷,主動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通俗來講,正念療法就是幫助人們將意識拉回當下。

把意識集中在當下和緩解疲勞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大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理機制,它叫做DMN,也叫預設模式網絡。它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了“掛空擋”的角色,會在我們大腦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動運行。

當代職場人很難把工作和生活區分開,雖然有時我們人已經下班了,也許正在和朋友逛街或是吃飯,但是大腦思緒依然在工作內容上盤轉,可能在吃飯過程中突然被某個點擊中,立刻不自覺地開啟大腦工作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我們睡眠充足,也常常感覺身體疲憊不堪,都是因為DMN在過度勞作。DMN的能量消耗驚人,佔大腦整體能量消耗的60%-80%。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我們大腦潛意識的工作量遠遠超出了有意識的工作量。

所以即使我們躺在床上,身體在休息,可如果大腦依然在工作,那這樣的休息有什麼效果可言呢?

有人會說,不是我想去思考那些受累的事,是大腦不自覺地去想,攔都攔不住。

其實這很正常,大腦的一切疲勞和壓力常常來自於“過去”和“未來”,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充滿不甘,對還沒發生的事情懷揣不安,這是我們的生存本能在起作用。

正念療法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阻止我們的大腦繼續受累,當你覺得你的大腦控制不住地在思考時,趕緊把它拉回來,機器用久了都需要休息,更何況是我們的大腦呢?

 

 

吸氣吐氣,呼吸是最簡單的休息方法

 

正念療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

呼吸是意識的錨,通過呼吸我們可以讓自己的注意力回到當下。

不信你可以試一下,現在閉上眼睛,吸氣,吐氣,感受你的氣息從鼻腔進入,散至全身,再緩緩呼出。

無論你上一秒在思考什麼,呼吸幾個來回之後,思緒是不是出現了短暫的間隙,感覺大腦似乎放了個假。

原理固然如此,但單純的呼吸顯然還不夠,要不然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呼吸,可並不是時刻都處於有效的休息中。

著名的精神醫學學者久賀谷亮提出了正念呼吸法,他告訴我們用正確的方式進行呼吸,完全可以緩解大腦疲勞,甚至是恢復大腦的精氣神。

 

1、用一個正確的姿勢提醒自己,呼吸開始了

在開始呼吸休息法前,必須得有一個儀式感來提醒自己:暫時放下手頭的一切,我要開始休息了。

這個儀式感就是我們呼吸的姿勢。

比如,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離開椅背,腹部放鬆,手放在大腿上,雙腿不交叉。閉上眼睛,或是睜眼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2、用意識關注身體的變化

當姿勢擺好時,我們得用一個方法把意識稍稍往回收,最好的方法就是關注當前身體的變化。

我們可以感受身體與環境的接觸,比如,腳底與地板的接觸,屁股和椅子的接觸,手和大腿的接觸等等,感受身體受地心引力的吸引。

這種感知是分散意識非常有效的方法,當我們開始關注當下時,我們的休息就已經開始了。

 

3、給呼吸貼上“標籤”

在呼吸時,我們要注意和呼吸有關的一切體驗,感知通過鼻孔的空氣帶來的涼意,感知每一次呼吸時胸腔與腹部的起伏,感受呼氣與吸氣之間的停頓。

同時,我們還可以給呼吸貼上標籤,比如你可以在心裡默數:第一下呼吸,第二下呼吸……數數是最有效拉動意識的方法之一。

當我們正在使用呼吸休息法時,如果產生了雜念,不必苛責自己,用貼標籤的方式把意識帶回來。

 

每天可以給自己設置一個“正念時刻”,練習5-10分鐘的正念呼吸法,你會發現在這段時間內,你的大腦得到了真正的放鬆。

長此以往,你的注意力會變得更加集中,工作效率也會更高。

 

 

休息也要學會見縫插針

 

對於職場人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每分每秒都不可以浪費,每天能維持5-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已經是最大的休息了。

比爾蓋茲告訴我們,時間顆粒度還可以細化為5分鐘,即使是普通人如我們,很多人都是以1小時來規劃時間。

那麼對於這些人而言,讓他們放下手邊的一切,每天定時定點給自己留出時間做正念休息大概難上加難,他們能留出睡覺時間已經是對自己莫大的恩賜。

那麼,對於這些工作上的“拼命三郎”,我們可以嘗試著碎片化休息。

“碎片化”是當下大家充分利用時間的一種方式,我們在地鐵上背單詞,在公交車上聽課程,在去公司的路上聽廣播,我們把一切碎片時間都利用上。

現在,我們還可以加上一種方式,用碎片時間做正念休息,斯里蘭卡的阿魯老和尚曾提出了一個慢動作冥想法。他指出,忙碌是無用思考造成的一種錯覺,而“慢”正是幫助我們識別這種錯覺的最好方法。

 

我們要學會在忙碌中製造碎片化的“慢”。

樊登曾說,每當壓力過大或是感覺很疲憊的時候,他會選擇摸一摸桌上的水杯,感受杯中水的溫度,然後拿起來緩緩喝下。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方法讓他每次在繁雜的事情中都能找到一絲緩和及安慰。

樊登的做法正是運用了慢動作冥想法的核心思想,我們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隨機找到一個間隙,讓它慢下來,動作一旦慢下來,人就會冷靜很多,這種短暫的冷靜更有助於幫助你之後進入更高效地工作。

久賀谷亮在《高效休息法》一書中曾提到一個步行冥想法,這一方法與阿魯老和尚提出的慢動作冥想法核心思想不謀而合,但做了一個延伸。

步行冥想法也隸屬於正念療法中的一種,它的核心在於將思緒集中在我們當下的走路上。

 

如何做呢?

我們在走路時,將注意力集中在移動的手腳上,仔細感受腳底與地面接觸的感覺。我們走路時,關節會牽動肌肉運動,我們就是要仔細感受這種運動,重視感覺是這一方法的關鍵點。

最好再配合“貼標籤”的方法,每做一個動作就告訴自己,我邁了左腳,我邁了右腳……

我們一天中的時間除了停留在工位上工作外,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就是走路了,去茶水間裝水,去其他部門遞送資料,去洗手間等等,所有這些需要行走的時間我們都可以進行短暫的步行冥想法,給大腦片刻的鬆弛。

除了走路,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的一切行動進行正念放鬆,比如用餐的時候,仔細關注食物的色澤、氣味、口感,感受每一次咀嚼的變化。

不要以沒時間休息作為讓自己疲憊的藉口,越忙越要有效率地休息,工作就如打拳一般,先往回收,才能更重地擊出一拳。

 

我們不僅要“收”,更要學會有效率地“收”。

 

如果你停不下來,那就用“忙”來替代休息

有的人大腦DMN過度活躍,你讓他靜下來,他的大腦可能立馬就能上演一部大型懸疑連續劇,面對這樣的人,“忙”比“靜”對他而言是更好的休息方式。

但是,“忙”也得是有技巧地忙。

俄國心理、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做過一個實驗,為了消除右手的疲勞,他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讓兩隻手靜止休息,另一種是在右手靜止的同時又讓左手適當活動,然後在疲勞測量器上對右手的握力進行測試。

結果表明,在左手活動的情況下,右手的疲勞消除得更快。這證明變換人的活動內容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前一天寫了七、八個小時的方案,第二天你可以去花園裡修剪盆栽,或是換一個輕鬆點的工作做,而不是躺在床上睡一整天。前者會比後者帶來更大的休息效果。

 

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講過他的心得:

“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這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用不著休息一下腦筋。於是,我就在我的治學中充分利用我所發現的這一特點,對一些問題交替進行研究。這樣,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覺得疲倦了。”

盧梭使用的方法就是用交替的“忙”來替代休息的方法,他每變換一個工作內容,大腦就自動地從對一項任務的專注模式切換到另一項上,這促使了他延長了進入心流狀態的時間。

 

心流是一種沉浸並享受的狀態,我們前邊講到的正念療法都是讓你在工作之餘找到一個與工作無關的方式進行正念,但心流卻是你在工作中進行正念。

進入心流可以防止我們的大腦不自覺地啟動“空擋”模式,損耗我們的精力。

當我們無法在一項工作上長時間地進入心流狀態時,及時切換另一項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如果我們手上同時有好幾份工作,可以試著交替進行,而不是先完成一個再完成另一個,前者會給你帶來更充沛的精力。

 

 

小結

 

當我們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時,我們總想著不斷給自己施壓,恨不得24小時的時間掰成48小時用,休息逐漸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當我們錯誤地把躺屍當作休息的內容時,哪怕給予我們再多的時間,也給不了大腦片刻的放鬆。

當我們拼命想適應這個高效的社會節奏,又苦於自己精力更不上更新換代的速度時,休息是我們與社會接軌的潤滑劑。

休息並不意味著停下來,而是在關鍵節點緩一緩。

 

正念療法就是幫助我們緩一緩的良藥,“緩”的方式有很多種:

可以每天給自己留出固定的時間用來“專門呼吸”;

如果實在擠不出時間,那就在你忙碌的工作中找到那個可以無縫銜接“慢一點”的方式,可以是喝水,可以是走路,讓這些必不可少的動作幫助你休息;

如果你恰巧是一個無敵工作狂,忙到停不下來,也沒關係,“忙碌”也可以幫助你休息。

 

以上這些休息方法送給生活中時常感到疲憊的你們,學會休息,學會高效率地休息。

 

 

來源:網路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pinterest 分享到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