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知識


  • 網路精選美文 > 理財投資

塞思·卡拉曼:如何理解“永遠不要虧錢”?

作者:網路精選   |   2020 / 08 / 27

文章來源:智股網價值知識   |   圖片來源:智股網

 

沃倫·巴菲特喜歡說的第一條投資原則是“不要虧錢”,第二條規則就是“永遠也不要忘記規則一”。我也認為防止出現虧損應是每個投資者的主要目標。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應永遠也不要承擔任何可能出現損失的風險。實際上“不要虧錢”意味著經過幾年之後,投資組合中的本金不應出現明顯損失。

 

儘管沒有人希望蒙受損失,但你卻無法從多數投資者和投機者的行為中證實這一點。存在於我們多數人體內的投機願望非常強烈,能夠獲得免費午飯的誘惑非常吸引人,尤其是當其他人似乎已經了免費午餐的時候。當其他人正貪婪地追求回報,經紀人正在電話中向你推銷近期“炙手可熱”的IPO時,你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潛在的損失上。然而,避免損失是確保能獲利的最穩妥的方法。

避免損失的策略與近期市場上的傳統智慧格格不入。今天許多人相信風險不是來自於擁有股票,而是來自於沒有購買股票。這種想法認為,從長期角度來看,股票將取得較債券或者現金等價物更高的回報,就像過去一樣。指數也證明了這一觀點。多數機構投資者在任何時候一直滿手操作的傾向則從另外一個角度證實了這種觀點。

 

這一觀點中確實有一項內容是正確的,股票確實能在長期內取得較債券和現金更高的回報。因在企業資本結構中地位較低,沒有固定的利息支付和到期日,股票天生就較債務型工具具有更高的風險。例如,在企業進行清算的時候,只有在償付了所有的債務之後,股票持有人才可能獲得餘下的資產。為了說服投資者冒險投資股票而不是更安全的債務工具,股票必須用更高的回報前景來誘惑投資者。然而,正如在第七章中花很長篇幅討論過的,無法根據歷史數據來決定一項特定投資的真正風險。風險得視支付的價格而定。如果有足夠多的投資者相信股票將在長期內提供最高的回報,他們可能會將錢投入股市,並將股價推高至無法提供更高回報的水平。由股票在資本結構中所處的地位所帶來的虧損風險因購買時支付的價格上漲而惡化。

 

另外一種普遍的觀點是,風險規避與投資成功風馬牛不相及。這種觀點認為,只有承擔高風險才能獲得高回報,且只有通過獲得並承擔風險才能取得長期的投資成功,而不是規避風險。我的觀點正好相反,為何我認為風險規避是投資中惟一最重要的元素?如果你有1000美元,你會願意在一場公平的擲硬幣賭博中用它進行賭博,讓它翻倍或是變得一無所有嗎?也許不會。你會用一生的財富進行這樣的賭博嗎?當然不會。如果在虧損30%和贏30%的概率均等的情況下,你會承擔這種風險嗎?許多人不會這麼做,因為虧損30%會破壞他們的生活質量,而贏30%卻無法讓自己的生活標準獲得相應的提高。如果你是絕大多數有著風險規避意識的投資者中的一員,那麼規避損失必須成為你投資哲學中的基石。

 

貪婪的短線投資者可能忽略了解釋為何需要避免損失時的一個重要數學理由:即使回報率一般,但時間一長,複利效應所帶來的回報即使不會讓人驚呆,也會讓人大吃一驚。複利效應會讓規模相對較小的投資產生巨大的回報。

 

堅持獲得哪怕是相對一般的回報率是讓你的資產實現複合增長的最重要因素。由複利的重要性可以推斷出一個必然的結論,那就是即使只出現過一次巨額虧損,也很難讓回報恢復過來,因為這種虧損會讓之前幾年所取得投資成功毀於一旦。換句話說,與獲得波動很大的回報,有時甚至可以獲得巨額回報,但卻需承擔本金出現損失的巨大風險相比,通過在風險有限的情況下持續取得不錯的回報更能讓投資者取得出色的回報。例如,一名在10年內連續獲得10%年回報率的投資者最終的財富,將比一位連續9年獲得20%年回報率卻在第10年損失15%的投資者的財富多得多,這一結果可能會讓人感到意外。

 

雖然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說不通,但還是可以理解為何後面一種回報模式更吸引人。第二名投資者將在10年的9年中取得較第一名投資者更好的回報,並從他明顯具有優勢的表現而獲得了相當多的精神收入。如果這兩人都是職業資金管理人,第二名經理人可能也會擁有許多更感快樂的客戶(他們會在90%的時間內取得更好的回報),因此他所在的公司將更加成功。這可能解釋了為何多數機構投資者沒有將主要注意力放在規避風險上。

 

所以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沒有人知道經濟是否會萎縮或者增長(或者增長速度多快),通脹率將會是多少,以及利率和股價是否會上升或者下跌。因此,那些試圖避免損失的投資者必須讓自己在各種情況下存活下來,甚至實現繁榮。霉運可能會降臨到你頭上,你可能會犯錯。河水漫過堤岸的情況一個世紀內可能只出現一兩次,但你依然每年會為自己的房屋購買防洪險。同樣,經濟大蕭條或者金融恐慌一個世紀內可能只出現一兩次,且惡性通脹可能永遠也不會破壞美國經濟,但因知道確實可能會發生金融災難,穩健、有遠見的投資者會據此來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如有必要,投資者必須願意放棄短期內的回報,以此作為對意想不到的災難所支付的保險費。

 

選擇避免蒙受損失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投資策略。它完全沒有告訴我們應該買什麼和賣什麼,哪些風險是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規避虧損的策略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應當在投資組合中持有所有,甚至是一半的美國國債或者擁有大量的黃金來提供緩衝。相反,投資者必須意識到世界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有時這種變化非常劇烈。未來可能與現在或者不遠的過去有著很大的區別,投資者必須為任何可能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

 

許多投資者錯誤地為投資設定了一個具體的回報率目標。不幸的是,設定目標並不會對實現目標提供任何幫助。事實上,無論目標是什麼,它都可能無法實現。假設你宣稱希望獲得每年15%的回報率,但這一聲明沒有告訴你該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投資回報與你工作時間多長、工作多麼努力或者賺錢的願望有多強烈無關。挖溝的工人可以通過加班1小時而獲得額外的回報,產量越多,計件工所賺到的錢就會越多。投資者無法通過更努力的思考或者工作更長時間來實現更高的回報。投資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遵從一種始終受到紀律約束的嚴格方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將獲得回報。

 

為投資回報設定目標會導致投資者只關注上漲潛力而忽視了下跌風險?根據證券價格所處的水平,投資者可能不得不承擔巨大的下跌風險才能有機會實現預先設定好的回報目標。如果美國短期國庫券的報酬率為6%,那麼就無法從持有這種證券中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如果30年期的政府債券報酬率為8%,通過利率下降所引起的價格上漲,持有這種債券的投資者有可能暫時實現每年15%的回報率目標。然而,如果將這些債券持有至到期,那麼回報率仍是8%。

 

同以契約形式固定下來的支付現金的高等級債券不同,股票沒有穩定、確定無疑的現金流。例如,股票沒有到期日或者到期價格。另外,儘管股票的價值最終與對應企業的表現有關,從股票中獲利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尤其重要的是,股票的持有者不會從企業中獲得現金流,他們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來獲利,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將對應企業的基本面發展體現在了股價之中。因此,投資者往往通過預測未來的股價來預測他們在股票中的投資回報。因長期內的股價不會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上漲,而是會出現不規則的波動,幾乎可以作出任何一種預測,並得到證實。因此,只要通過擺弄對未來股價的預期,還是有可能預測到會實現任何一種希望達到的回報率目標的。

 

 

 

 

來源:網路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pinterest 分享到新浪微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