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知識


  • 洪鑒穩專欄 > 評論當前股市專欄

霍華馬克思的最新備忘錄,警示意味高?

作者:洪鑒穩   |   2020 / 10 / 15

文章來源:智股網價值知識   |   圖片來源:智股網

 

等了二個月的時間,終於再見霍華馬克思的備忘錄,但這次他警示的意味特高。在整個備忘錄的最後,他是這麼評論當下市場的:

 

(以下是由備忘錄直接翻譯的內容)

這是我多年來一直使用的術語之一:今天應該如何在侵略性和防禦性之間選擇平衡呢?您應該如何「校準」您的投資組合的風險呢?

 

到底是應該傾向於你正常的水準;以進攻為主,並試圖從低回報的世界中獲得高回報呢?

 

還是應該傾向於防禦性來面對不確定性?但這會降低你的回報。

 

我確信這是我自己的主觀意見,我傾向於防守這端。在我看來,當不確定性高時,資產價格應該很低,從而產生較高的預期回報,因為這是應該要有的補償性。

 

但由於美聯儲將利率定得如此之低,使得回報率正好相反。因此,機會並不在投資者一方,市場容易受到負面意外事件的影響。

 

以下我在前些年所描述的內容,這裡我再說了一遍。情況並不極端——價格並不是高得非常高(假設利率保持低位,他們也可能會這樣做好幾年),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找到任何令人垂涎的投資標的。

 

---------------------------------------------------------------------------------------------------------------------------------------

 

從這段內容來看,我個人認為這篇備忘錄頗具警示的意味,現在的市場其實是一個脆弱的市場,因為唯一支持股市持續高漲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聯準會用力撒錢而已,造成投資人認為:

 

1.再大的災難也不會有問題,因為聯準會一定會撒更多錢救市。

2.疫情只會是一時的,不怕,未來只會更好。

3.市場的錢太多了,資產只會漲更高而已。

 

這三項思維,使得全世界的投資人產生無比的信心,並在資金潮與高信心度的結合之下,促使股市持續高漲,直到一個極端的高點。但觸發這個高點轉折下來(排除上漲過程中的正常短期修正外),必須要有三種條件到位,才會造成投資人的信心崩潰:

 

1.一項嚴重的金融或國際事件。

2.實質經濟沒有想像中好。

3.市值高得離譜。

 

問題來了,我們無法預測事件何時會發生,到底會有多嚴重,以及是否會成為真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以現在美國的疫情來講,事件本身嚴重不嚴重呢?當然嚴重,但市場已經無感了,使得市場在整個經濟持續衰退中,卻反向呈高幅度的飆漲。

 

我們來回顧一段歷史,美國在1980~1982年曾出現「符合官方定義」的連續2次經濟衰退,2次的原因都是與Fed的調升利率抗通膨有關。

 

1979年美國短期利率接近10%,但通貨膨脹問題相當嚴重,造成商品價格幾乎完全失控,於是Fed為了想壓制通膨率,在1980年4月決定將利率拉高近20%。同年7月,Fed決定調降利率至9%,使得1980年代第1個經濟衰退就此結束。

 

但實質問題並沒有解決,1980年11月~1982年7月,美國股市下挫24%,主因實質經濟並沒有好轉,在1982年底,失業率高達10.8%。

 

這次美國經濟的循環週期會不會與1980那次一樣,出現連續2次經濟衰退呢?我只能說,不是不可能。美國明年的第一季與第二季成長率,表現絕對亮眼,因為今年的基期實在過低,但如果明年的第三季與第四季如實體經濟沒有跟上來,則很可能再次進入衰退。

 

重點是,這一切似乎將會與疫情有關,也就是說,萬一疫情沒有獲得改善,使得經濟的基本面持續衰退,則很可能經濟會在面臨第二次衰退。

 

畢竟,聯準會已表明過多次,經濟的復甦其實不宜樂觀,疫情的影響是深遠的。只是他口中這麼說,卻又持續大撒錢,創造泡沫,我自己也看不懂他們的想法是什麼,這麼害怕衰退嗎?

 

智股網 創辦人

洪鑑穩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pinterest 分享到新浪微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