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知識


  • 智股網投資研究室 > 精選股票名單系列

智股網研究室:欣銓(3264)—下半年訂單需求爆量的產業

作者:智股網   |   2021 / 07 / 12

文章來源:智股網價值知識   |   圖片來源:智股網

 

六月份的最新營收資料,智股網系統已大致上全更新完畢,這次我們可以發現,有幾家新進榜的公司都是電子相關類股,今天我們來介紹智股網營收轉機潛力股系列的最新排行,並介紹其中一家新進榜單的公司欣銓(3264)。

 

以下是我們的觀察…

 

 

【觀看名單點擊此處】

 

 

以上是截至7/12日為止,用價值回報率高低排名的名單。

不知道長期追蹤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到,本月的名單中,似乎有越來越多家電子科技股進榜了,是旺季效應還是下半年轉機呢?

這真的是蠻值得各位去進一步研究。

 

所以,本次室長就從名單中選一家半導體相關類股來做介紹——欣銓(3264)。

 

 

 

欣銓(3264)

 

欣銓科技主要從事測試服務,其中在晶圓測試方面,可名列台灣前三大。公司產品早期主要以消費性IC測試服務為主要,近幾年逐漸增加到車用防撞、安控、電源、通訊IC等四大產業。

 

 

 

接下來現在我們來看看近八年的財務狀況。

 

過去的獲利表現

 

(資料來源:智股網)

 

 

實質盈餘:

欣銓是一家長期實質盈餘大於5億的大型股,前五年與近兩年的營運表現皆為成長趨勢。

 

實質ROE:

近五年的平均ROE11.69%,且是成長趨勢,符合我們要求10%以上的標準。

 

資盈率:

近八年資盈率有四年大於100%,2021年預估值目前看起來也是超標,這部分確實不太優,我們給予中立。

 

獲利含金量:

近八年表現皆很優異,給予及格。

 

配息率:

近五年配息率58.99%,符合我們所制定的40%以上標準。

 

利潤率:

近五年平均毛利率32.99%,近五年平均實質盈餘利益率16.18%。

兩項均符合我們的標準。(毛利率20%以上,實質盈餘利益率6%以上。)
 

董監持股比率:

董監持股比率只有13.78%,符合我們最低要求10%的標準。

 

 

綜合以上歷史財報數據,欣銓過去的財務表現算是很不錯的,唯獨資盈率的部分需要多加留意,有上過智股網投資講座的學員都知道,資盈率是用來檢視一家公司是否為長期燒錢的公司,換句話說,一家長期需要靠高額的資本支出來維持營收的成長,這點就需要更深入去了解狀況了。

 

我們從公司的資訊可以看到,近幾年公司積極拓展車用與資安等相關領域的IC測試業務,因此持續的買新廠擴廠,所以,關於資盈率的部分,暫時給予持續觀察的看法,究整體歷史財報數據而言,我們仍給予合格的標準。

 

 

 

近期狀況&未來展望

 

欣銓的6月營收公布達達9.86億,月成長4.3%,較去年同期成長24.8%,目前累計前6月營收為54.9億,年增26.2%。

 

對於上半年的累計營收表現而言,目前算是不錯,成長的動能來自於全球疫情影響市場消費,帶動半導體需求增加,另外,公司近幾年深耕的MCU(微控制器)市場,主要客戶瑞薩、德儀、恩智浦、英飛凌等皆為國際IDM大廠,其相關終端需求目前動力仍強,預期下半年營收維持成長應該可以期待。

 

最後可以特別留意的是,公司的鼎興廠二期廠房已在六月底開始小量生產了,目前新廠房產能預計留給車用AI、電源管理晶片需求,下半年會逐漸開始貢獻新的營收,預估總產能有機會增加25%。

 

從最新的研究報告與法說會內容中,整體來看,公司目前訂單包括網通相關、車用、射頻IC測試等,訂單能見度都已看到年底,第三季開始又有鼎興廠二期廠進入量產,下半年營收挑戰新高的機會應該不小。

 

另外,進入下半年由於車用電子需求暢旺,近期很多相關公司的營收與價格都開始有所表現,欣銓最近幾年長期耕耘的車用IC測試業務,合作的客戶都是國際一線車用IDM大廠,是否有機會表現呢?

 

確實值得留意追蹤。

 

 

 

 

 

結論

 

回過頭我們來探討一下資盈率的部分。

 

若是一家公司近幾年的資盈率連續飆高超過100%,是否需要擔心呢?

其實,我們可以試著再深入去了解暴增的那幾年,公司是否有執行擴廠或是併購的計畫,若是有,而且公司的實質盈餘也能跟著一起成長的話,那就不用太過擔心。

 

例如,欣銓去年與今年的資本支出都非常高,是亂花錢投資,還是訂單能見度高,所以公司看好未來而逐步擴充產能呢?

 

從整體產業的需求與公司實質盈餘增長的趨勢來看,應該是屬於後者隱含訂單能見度高的可能性大一點。

 

我們過一段時間後再回來檢視看看是否如此。

 

 

警語:
本文不代表投資標的之推介,純屬訊息分享與評論,亦不與任何企業進行商業利益往來。以此資訊進行投資需自付任何風險,投資前請先做好個人風險評估與調查。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Google+ 分享到pinterest 分享到新浪微博